政策利好免税店激发消费活力
原标题:政策利好免税店激发消费活力
在免税店购买箱包、电子产品等各类免税商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热捧。近日,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市内免税店迎来扩容,同时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促进市内免税店健康有序发展。这项发展“免税经济”的新举措,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发展免税行业,则是促进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机制。在我国,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等类型。免税店所销售的免税商品包括按规定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的进口商品和实行退(免)增值税、消费税进入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商品。可以看出,免税商品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吸引众多消费者“买买买”的关键因素。
在各类免税店中,市内免税店是经国务院批准,按规定设立在市内,向即将出境的旅客销售免税商品的商店。在市区设立免税店,可以突破机场、港口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从空间到时间上更方便消费者挑选商品,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发展潜力巨大,被认为是免税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均强调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从布局上看,要增加数量、扩大规模。目前我国市内免税店规模仍较小,现有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厦门、三亚6家市内免税店,还很难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正因为此,这次新政明确,现有北京、上海、哈尔滨等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转型为市内免税店,同时,在广州、成都、深圳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大力度扩容,可以惠及更大范围的消费者,带动市内免税店所在地的旅游、零售等行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能。
当然,布局市内免税店不能一哄而上,要综合考虑出入境旅客流量、区域布局等因素,满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序竞争、避免浪费、便于监管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国内产业、商业零售市场的冲击,从而实现合理布局和发展。为此,国家对市内免税店实行特许经营,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
从运行看,要丰富品类、提升体验。免税商品虽然有价格的优势,但要吸引更多消费者、有效扩大消费,需要在经营上下一番功夫,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传统上,市内免税店主要销售食品、服装服饰、箱包、鞋帽、母婴用品、首饰和工艺品、电子产品等类型的消费品。这次新政提出,鼓励市内免税店销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纳入经营范围。此举有利于让更多中国特色商品走向世界,以国货精品吸引全球消费者。
同时,要通过简化购物流程,增强购物、提货便利性,丰富免税购物消费体验。新政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当协调口岸业主为市内免税店在口岸出境隔离区内设立免税商品提货点提供便利”“口岸业主向经营主体收取的免税商品提货点费用标准不得高于同一口岸出境免税店的费用标准”等举措,有利于提升消费者购物便利性。此外,免税店应解决好“退货难”“退款难”等问题,改善售后服务体验,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41亿人次,同比增长62.34%。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出入境旅客消费持续增加,给免税购物市场带来巨大商机。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等各类经营主体,应该抓住机遇,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规范有序竞争,更好激发新的消费活力。(曾金华)
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