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08只基金黯然退场 业绩压力下的规模困境

投资者小唐的经历或许能引起共鸣——他持有的基金在亏损状态下清盘,让他在无奈中结束了这段投资旅程。近期,基金清盘的现象显著增多,9月份已有29只基金正式清盘,比去年同期增长52%,创下近六年来的新纪录。近一个季度,接近百只基金相继落幕,同时,还有上千只基金的规模徘徊在5000万元以下的危险区域。

年内208只基金黯然退场 业绩压力下的规模困境-第1张-综合生活-河道工程网

据统计,过去一个月里,超过80只基金发出了清盘预警。一旦业绩和市场吸引力无法改善,这些基金很可能步向清盘。尽管基金清盘被视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部分,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持有的基金清盘不仅影响投资体验,还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特别是当基金净值已经下跌时。

9月份,像景顺长城卓越成长这样运行仅几个月的基金也加入了清盘行列,其规模从最初的5.53亿元急剧缩水至清盘时的不足标准,显示出市场的残酷。同月,华富国潮优选、华夏博锐一年持有等产品也因各种原因终止运作。这些案例反映了基金清盘背后的复杂原因,包括业绩压力、规模难以维持,以及特定合同条款的触发。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不佳成为权益类基金清盘的主要推手,尤其是在市场持续波动的背景下。清盘基金中,大部分与A股紧密相关的权益类产品占据了较大比例。此外,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如不再“深套不赎”,也加速了某些基金的赎回过程,尤其是那些业绩表现欠佳的产品。

基金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消失,而是会根据持有份额进行资产分配。然而,对于已亏损的基金,投资者仍可能面临本金损失。业内专家指出,清盘机制的正常化有助于资源集中到更有潜力的产品上,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投资者,选择规模较大且表现稳定的基金,并关注其规模变化,是避免投资于潜在清盘基金的有效策略。当前,市场上仍有大量基金在规模“红线”边缘挣扎,清盘风险依旧严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