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温州诞生五位奥运冠军,全部来自这所学校
在巴黎奥运会开始前,如果你逮住一个温州体校的师生问:你们学校有几个奥运冠军?他们会伸出两根手指,比个“耶”的手势。
但是在巴黎奥运会之后,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会自豪地伸出一只手,givemefive(击掌)!
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朱启南,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江钰源,再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潘展乐、徐嘉余、郑思维,20年时间里,温州共诞生了五位奥运冠军,全部来自同一所学校——温州体育运动学校。
对于一个地级市体校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冠军之摇篮,五冠耀五环!
8月4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夺得金牌,潘展乐(右)率先撞线。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冠军摇篮厚积薄发
走进位于龙湾高新大道的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巨大的五环标志,“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字样尤为清晰。如今,在五位奥运冠军头衔的加持下,五环标志散发着更耀眼的光芒。
五环,一环套一环;五冠,一冠又一冠。
2004年雅典奥运会,年仅20岁的朱启南“一枪封神”,温州体校第一个奥运冠军就此诞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江钰源“掀起盖头”用微笑征服世界,成为温州第二个奥运冠军。
此后连续三届奥运会,温州都无缘再尝奥运金牌滋味。
16年时间,温州在等待,温州体校也一直在等待。
漫长的季节等来的是爆发式的喜悦——三届之后,一届三金!2024年巴黎奥运会,潘展乐的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郑思维的羽毛球混双金牌,潘展乐、徐嘉余的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让温州体校奥运冠军墙“五金生辉”。
8月4日,徐嘉余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8月2日,郑思维(右)黄雅琼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奥运会温州选手所获3金2银1铜,全部产自温州体校。不仅如此,温州历史上共获奥运奖牌16枚(5金7银4铜),也全部来自“体校制造”。
巴黎奥运会期间,体校专门组织师生、教职员工,邀请运动员家属一起收看温州健儿比赛。熬最深的夜,看最刺激的比赛,分享最大的喜悦,一共五场,场场有奖牌入账。
接二连三的喜报让体校师生乐开了花,用校长韩包斌的话说,“学校很久没有这么喜庆了。”校门口横幅旁,还经常有市民过来拍照留念,“没想到日常上班、训练的地方居然成了网红打卡点。”社交媒体上,更有网友笑言:“体校周边的房价该涨了。”
温州体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五冠辉煌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创建于1956年的温州体校,其前身是温州少体校,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是浙江省五所重点体校之一,也是浙南地区唯一的全日制中等体育专业学校。
翻开温州体校的成绩单,是一串串傲人的数字:5个奥运冠军,56个世界冠军,90个亚洲冠军,700多个全国冠军,累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700余名运动员。办学以来,学校多次荣获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全国群体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先进集体、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等荣誉。
冠军教头点金有术
从朱启南、江钰源到徐嘉余、郑思维、潘展乐,温州体校为何人才辈出?作为温州竞技体育的龙头单位,他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炼金术?
一个采访细节或许能找到答案——记者原本计划采访三位奥运冠军教头,结果被告知郑思维的教练陈荣正带队外出比赛,徐嘉余的教练林梦华正带队外训。
冠军教头很忙,不是忙着庆功,而是忙着培养下一个郑思维和徐嘉余。
能逮住的只有潘展乐的启蒙教练王士,还是在体校游泳馆。他刚刚从法国回来,就一头扎进了泳池,手下的这拨孩子离不开他。
在温州体校游泳馆,潘展乐的启蒙教练王士在泳池边指导孩子们训练。苏巧将摄
从亚运冠军教练,到世界冠军教练,再到奥运冠军教练,短短一年时间,王士的头衔也实现了三连跳。回来才三天,他就接受了十来次采访,几乎都在泳池旁。
问及潘展乐成功的秘密,王士谦虚地归结为“孩子自己争气”。王士坦言,潘展乐小时候在一批孩子中能力突出是事实,但他作为教练“也万万没想到展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王士指着正在泳池里扑腾的这批孩子笑道:“我要是有这个(未卜先知)本领,逮着他们中一个练就够了。”
“作为基层教练,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选苗、培养、输送,至于到底能走多远,还是得看他们自己。”在王士看来,培养潘展乐的过程没有其他诀窍,只有“负责”二字。“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有一次潘展乐这批学生周测验时发挥都不好,于是他让学生们留下来游完1万米,自己也一直全程陪着他们。
在校长韩包斌看来,温州体校之所以人才不断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批事业心强、无私奉献、善于钻研的老中青教练员队伍。
一手带出徐嘉余、李朱濠、柳雅欣三大弟子的林梦华,执教三十多年跑遍温州大大小小的幼儿园,既当教练又当“妈”,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即使是节假日她也一直蹲在泳池,经常连家都顾不上。
陈荣从国家队退役后回乡执教,彼时温州体校没有专门的羽毛球场地,他只能带着队员们奔波往返于各个场馆,尽管条件艰难,陈荣还是一心扑在训练上,郑思维就是那会儿“游击战”带出来的小队员。
王士、林梦华、陈荣都是从专业队退役后回温担任基层教练。他们不仅干劲十足,且有着一定的人脉,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出身的他们一直对体育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有形无形中影响着下一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潘展乐成就泳池王者,让王士晋升“王”者之师;徐嘉余四战奥运终夺金,让林梦华“梦”想成真;郑思维实现羽坛大满贯,让前国手陈荣引以为“荣”。
打造全国一流体校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体校体校,练体育才有成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对“体育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此,韩包斌认为:“体校不抓训练当然是‘死路一条’,如果只抓训练也是‘死路一条’。”
从某种程度而言,竞技体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拔尖的实属凤毛麟角。温州体校现有在校生1200多人,每年能输送到专业队的占比并不大,通过单招单考等方式,把学生“输送”到高等院校,才是关系到大多数体育生的前途。
如今在温州体校,上下已经形成共识——抓训练的同时也不能懈怠文化课。韩包斌说:“对文化课不能像从前那样轻视,甚至无视,我们也一直在训练和学习上寻求平衡。”
2019年,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落成,“冠军的摇篮”从九山搬到了龙湾。
开启新征程,迎接新挑战,温州体校也提出全新的目标——“打造全国一流体校”。
搬迁新校以来,学校紧盯“全国一流体校”建设目标,在五个方面力争突破实现“一流”: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具备一流的体教科研水平、建立一流的管理架构、建设一流的硬件环境、培养一流的体育人才。
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提出了“一三五”工作路径。抓住“一个关键”,学校于2019年启动制度废改立工作,按照“坚持一批制度、淘汰一批制度、修订一批制度”原则推进制度建设。突出“三项重点”,在训练体科、教学教研、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抓落实,确保训练上台阶、教学提质量、管理更规范。狠抓“五大创建”,创建“平安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品牌校园”和“文明校园”。
“打造全国一流体校,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多少个冠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得到磨炼,在训练和学习中找到平衡,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韩包斌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