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俞经民吐槽SU7抄袭保时捷,小米应该挨骂吗?
小米SU7,一款从来不缺热度的车型,该车自发布以来便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而且有关于该车外观设计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过。
近日,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调侃小米汽车一事闹得很火,现在网上对于该事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有人力挺,有人则吐槽上汽抄都抄不明白。
先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成都车展期间,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小米汽车的外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我直接喷一下小米,这个抄啊,真不要脸。抄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很多人不认识那个叫保时捷的车对吧?那当然保时捷怎么会难看呢?我都是网上看到的,不是邵景峰(上汽总设计师)说的,往上还有红米呢。”一旁的邵景峰接话道:“我不想碰触这个话题。”潜台词很明白,这个话题有坑,别继续说了。可是俞经民却越聊越嗨,他继续说道:“这个活雷锋,中国创业界的标杆。我很理解,没什么不好意思,只要成功。但一定殊途同归,会回来仔细的考虑你这个品牌是干什么的,因为这个完全不是电子消费品,手机都长得差不多,汽车永远不会。”
个人看来,俞经民在这段发言还是有待商榷的,作为行业中的前辈,对于后辈的批评应该是理性的,有建设性的,而不是这种带有情绪化的指责,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做派。
小米SU7抄了没有?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没啥可洗的。目前网上的普遍看法是,小米SU7身上有保时捷Taycan和帕拉梅拉的影子,网友也将该车戏称为保时米。当然人家小米肯定是加了自己的原创设计元素进去,不可能是一比一复刻。
同时在汽车行业我们很难判定什么是抄袭,当年有着皮尺部的众泰做的比小米更过火,保时捷将其诉诸于公堂,可是最终也没告赢。其次,保时捷帕拉梅拉的设计专利是2011年申请的,目前已经过期,理论上车企们都可以借鉴,很多车企不是也抄的挺欢吗?再者,在今年4月份中保时捷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说的是:“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看看人家正主这发言,再看看要当“车圈纪检委”的俞经民,不得不说差距很大。
话说回来,如何鉴定抄袭在汽车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纵观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抄袭史。汽车始于德国,最开始的美国车也是抄德系,日系早期也是走的山寨路线,我们国产更是不用多说了,谁不是靠抄起家?往根上倒,大家都别活了。
而且说起抄这回事儿,上汽的操作可一点也不输小米。其中上汽的智己LS6也被批评为抄袭阿斯顿·马丁…所以出来批评别人之前,先要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
车叔看到在评论区有一位网友评论道:“为啥保时捷不急,国内的某些车企先急了呢?”不得不说上汽这次真的很急,之所以急有外因也有内因。
先说外因。说实话,其实当前汽车行业的大环境便是如此,竞争压力的增大导致汽车行业相关从业者早已顾不得体面,为自己的品牌抢来曝光度,抢来流量才是正事儿,因此有很多车企的高管开始主动下场当起了纪检委。回想一下上汽的高管近几年确实是频频下场,之前的灵魂论让人记忆犹新,如今又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好戏,只能说现在的车市确实是够疯狂的。
再看内因。看起来上汽是财大气粗,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合资,上汽乘用车也就是上汽所打造的自主品牌表现则是长期拉胯。今年1~7月份,上汽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仅为38.51万台,同比下滑20.19%,这样糟糕的数据容不得上汽不急。
此外,在此之前这两家车企便结下了梁子。其中在智己L6发布会上,智己方面对小米SU7 Max的关键参数进行了错误标注,也就是将小米SU7 Max的SiC标注为IGBT,实际上人家的前后电机均为SiC。此后双方围绕该怎么道歉,道歉诚不诚恳等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这么看来,本次上汽的高管主动炮轰小米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车叔总结
车叔认为,当前各家车企的所承受的压力差不多已经接近了极限,很多人都需要释放,因此我们也是愈加频繁的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高管在镜头之前失态。这部分人的行为确实为其品牌赢得了一些流量,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消费者的不解。说到底现在拼的还是产品,有刷嘴皮子的功夫不如回去多打磨一下自家产品,继续进行无谓的争吵,只是让别人看笑话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