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 “同城化”效应扩大

沪苏湖高铁开通,标志着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700公里。这条连接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的高铁线路,不仅扩大了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效应,还促进了区域内的文旅发展。例如,集大原高铁即将运营,将内蒙古集宁至山西大同至山西原平的美景奇观串联起来;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相接,带动沿江特色产业的发展。

轨道上的长三角 “同城化”效应扩大-第1张-综合新闻-河道工程网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实现“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实现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100公里,超过全球排名第二、第三国家的高铁里程之和。

轨道上的长三角 “同城化”效应扩大-第2张-综合新闻-河道工程网

2024年,长三角计划开通4条高铁新线,开工5个项目,推进32个重点续建项目。国铁上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突出联网、补网、强链,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助力一体化发展。以沪苏湖高铁为例,全长约164公里,通过湖州枢纽节点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联互通,缓解沪宁、沪杭两条高铁线路的客运压力。此外,沪苏湖高铁正线接入上海虹桥站,设联络线引入上海南站,并新建上海松江站,优化上海铁路枢纽布局。

池黄高铁、宣绩高铁、杭温高铁等线路也相继开通,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铁路网络。国铁上海局先后推出3条高铁环线列车,形成小环、中环、大环分级辐射、递进互补的客运产品。今年长三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超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沪苏湖高铁建设过程中面临城市土地空间有限、路网复杂等挑战。在松江特大桥春申桥段,工程师们采用门式墩、钢桁梁及转体模式,成功解决了空间利用问题。盛泽站的设计则体现了技术创新,站房设计为嵌椭圆形蚕蛹造型,通过软件模型实施精确控制,实现龙骨和面板的精准安装。湖州东站则成为智能装备的试验场,钻机依托北斗系统自主定位,摊铺机利用平整度智能控制技术自动调整铲刀姿态。

制度创新方面,杭温高铁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民营资本方百盛联合集团占股51%,实现控股。该线路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合作期为34年,运营期间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风险共担,运营期满后项目再移交给政府。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融合,长三角地区客流、商流、物流加速流动。截至11月19日,长三角铁路当年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江苏的江阴市、句容市等地因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而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完善的交通,长三角构建起一个个产业集群,从芯片、一体化压铸机、电池到整车生产,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4小时新能源产业圈。

海铁联运班列作为长江下游与上海港等国际大港之间的“摆渡桥”,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出口通道。前11个月,长三角铁路完成海铁联运260.7万标箱,同比增长近20%。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日前正式印发,未来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